【教育资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数学学霸说:“听话”真的没那么重要!
2018-06-25
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人们都有一个Title,叫做“精英”,这些人也被称为“高度自律的怪物”。
“精英”是如何培养的?精英们接受的教育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通过一本《中国母亲和他的英式男孩》来为大家深度剖析,从小接受英式教育考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并拿到一等荣誉学位的孩子,拥有怎样的品质,英国教育如何把他“炼”成精英的。
杨卉新书《中国母亲和她的英式男孩》
关于杨卉老师
杨卉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毕业于吉林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她在大学里任教当老师,几年后丈夫拿到奖学金去英国北爱尔兰读博士,她也跟随丈夫去陪读。她曾任北爱尔兰华人联合会会长,帮助当地华人和英国社会加深关系。2007年,由于对华人社区的贡献,杨卉获得查尔斯王子授予的“员佐勋章”。
杨卉孩子博文出生于北爱尔兰,从小接受英式教育,后来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并获得一等荣誉学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是牛顿、培根、霍金等人的母校。毕业后的博文在伦敦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工作。
1.鼓励孩子用于表达,对一切既定理论质疑,不要轻易下结论。
英国学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给孩子出很多很大的话题让孩子们讨论,比如“动物的权力”、“安乐死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没有标准答案,也都是具有很大争议性的话题,通过这些话题,鼓励孩子们自己论证、思考和表达不同的意见。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但并不强调一种思维或者观点的正确性和主流性,旨在培养孩子们在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和验证不要轻易下结论。国内偏向于教育孩子要“听话”,要求孩子背诵固定的理论,而英国教育传递给孩子的质疑,保持“异见”,即便是牛顿的理论也需要质疑,更别说国内的一些类似“父母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理论,在英国的孩子看来是荒谬的,引用书中博文的话来说“有的老人年轻时候很愚蠢,难道到老了就变的智慧了吗?”简直是对我们传统教育的颠覆。
2.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帮孩子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除了上述对一切既定理论质疑之外,英式教育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站在多维的角度不断的变换立场来思考问题,这样才更能形成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或许刚开始小学时受年龄的局限,思考都是浅层的,到中学的时候类似的问题理解的就会稍微深点,从而进了大学,思考就会更加深入。
对所有事物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时刻保持质疑和批判,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还可以避免盲从,随时保持自我思考的警惕,试问这样的人能不成为精英吗?
3.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合理的管理时间,充分自律。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般能考上牛剑这样的学校,除了自身的学术水平之外,还有各项综合素质,因为学习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数学学院这种大牛遍地的地方。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博文有丰富的爱好,话剧、舞蹈、钢琴、健身···从申请剑桥大学到选择专业和后来在三一学院的学习过程中,他的这些爱好帮他缓解了不少学习的压力,在无数次学习遇到瓶颈和困难时就弹会儿钢琴或者去健身,是要得益于他与众不同的时间管理。
通过杨卉老师采访博文中学(麦瑟底中学)的校长我们也能看出来,英国的教育是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的,中学是为大学和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
博文的时间管理正是来源于中学时期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而形成严格自律的习惯,该放松时就尽情放松,该学习的时就全力以赴的学习,今日事今日毕。这样严格的时间管理和自律的习惯让博文在剑桥枯燥繁重的数学系学习中从容应对,顺利毕业拿到一等荣誉学位。
4. 教育的延续性&选择专业的“标准”
英国的孩子们在中学时期学校会组织各个行业的人来学校进行演讲、分享,组织孩子参观企业,让孩子了解以后选择的专业和就业方向,以便孩子能选择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这点相对比国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延续性就如上文麦瑟底中学校长所说的一样,中学是为大学和社会做准备的。 杨卉老师在采访麦瑟底中学的校长时提到学校和家长如何在帮助孩子甄别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好就业的专业之间的差距。校长提到了学校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把所有专业就业的利弊都分析出来,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不过早的局限学生的选择,但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如果学生最终的选择是不好就业的专业,学校也不会阻拦学生真正的“热爱”,因为工作中的时间远远长于在校时间,如果不是真正的喜欢,这对孩子而言是很痛苦的。
英国大学的招生除了考察学生的学术之外,还要考察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真正的热爱,是否肯付出,是否有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有没有团队精神,能否承受各种压力等等,尤其是优质大学,不仅注重的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还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文中也提到了,英国学校培养孩子这种对一切质疑和批判习惯,不轻易下结论的态度让杨老师夫妇诸多不适应,孩子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作为家长的“权威”一再被挑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想要争夺与父母平等对话的权利,本来年龄的差距再加上中英文化教育背景不同带来的差异日渐加剧,挑战和摩擦在所难免。
为此,杨卉老师发明的“平等争论”法则也让自己和孩子受益良多,可谓互为生命的领跑者。
没有一种教育体制是完美的,没有一种观念是一成不变的,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并不可怕,不同文化背景形成观念的差异也不可怕,和孩子平等对话,共同学习,互为领跑者才能和孩子建立长久健康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所谓“精英”,是在学校(教育体制)和家长(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尊重孩子之后的自然结果。
更多英国留学信息欢迎立即咨询嘉德睿博留学专家,或者拨打免费电话40061-4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