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有一种时髦了很多年的教育观点——“跟孩子当朋友”。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跟孩子是朋友,上流家长圈里似乎特别推崇当朋友这个概念,虽然并没有人认真地问过那些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这位“家长闺蜜”or“家长死党”?
可能孩子内心的OS一直都是:朋友这个东西我自己有,爸妈你们别闹了……连哈罗和伊顿的校长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你们这样就是赤裸裸的偷懒!!!
跟孩子做朋友最有名的例子可能是贝克汉姆一家了。这酷爱文身的一家子,连大儿子布鲁克林·贝克汉姆在INS上晒出的第一个文身,都是老爸大卫·贝克汉姆找自己的朋友帮忙整的。不仅如此,早在两年前大卫·贝克汉姆就曾在电视节目中爆料,布鲁克林·贝克汉姆出去约会时,他就坐在5张桌子之外出谋划策,随后父子俩还就如何泡妞的技术问题展开过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于是,贝克汉姆家族的“朋友型家长”教育模式再一次引起了热议。
这种“朋友式家长”看似其乐融融,却并不为众多教育专家所认同。
面对在全世界中产阶级父母圈里越来越流行的自由放任、让孩子自己做主的教育观,哈罗公学前校长Barnaby Lenon就持不同意见。
Lenon先生本人可以说是英式精英教育的受益者,小学和中学都就读于英国著名私立教会学校Eltham College,大学进了牛津大学的基布尔学院,又在剑桥大学读了教育学。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伊顿公学教地理、宗教学、批判思维和艺术史,然后从1999年起担任哈罗公学的校长,直到2011年退休。闲不住的校长先生退休之后去私立学校委员会做了主席,还加入了英国考试及资格监督办公室董事会。他作为英国私校的忠实拥趸,频繁在各大主流媒体发声,是英国广播公司新闻之夜的座上宾,还曾做过老牌贵族杂志《Tatler》的封面人物,观点被媒体广泛引用。
对哈罗公学和伦敦卓越学院中那些虽然家庭出身迥异、但却同样走上出类拔萃之路的精英少年的培养教育经验,Lenon先生有一个精妙的总结。
他认为那种在新贵中颇为流行的跟孩子做朋友的风气,很多时候不过是父母为自己忙于赚钱或不守规则,在养育教导孩子上的疏忽和缺席开脱。因为一直很少与孩子交流,根本没能建立起交流沟通的基础和习惯,所以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去迎合孩子的趣味喜好,用小恩小惠和打破规则来“套近乎”。
但这种单向的讨好,本质上是脆弱不堪的,在青春期荷尔蒙奔流所导致的狂飙突进中,很容易被雨打风吹去。然而,那些能够在孩子叛逆期,依然与其保持亲密与信任关系的家长,可以有效地将孩子四散奔流的洪荒之力,约束并引导到正确方向上。像择友择校等关键性问题上,更会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和心力去督导甚至干预。
无独有偶,两年前伊顿公学校长Tony Little出了一本畅销书《An Intelligent Person’s Guide to Education》,里面就已经深入浅出地反复强调过了:当学生的要勤奋刻苦,当家长的要积极参与,当老师的要认真负责热爱自己的工作,谁都不要听信那种自由放任轻松教育的鬼话,谁都努力尽到自己的职责。所以在我们眼中那种对下一代放任自流,孩子照样成精英的神奇生物“外国父母”,至少在两位英国最优质精英学校的校长眼中,绝对不存在。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一件事:从古到今,从中到西,好的教育理念都是相似的——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精英,是需要家长长达十几年持之以恒的时间和心力的投入,老师们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教学和教育部门不断更新、优化教育体系,三者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缺一不可的。
上千万的学区房和超百万的私校学费,看似可以把孩子放在一个比较靠近终点的起跑线上,但真正的起跑线,却是一方面能够与孩子保持稳定的亲密信任关系、但另一方面也能勇于承担责任、守住界限的父母和师长。
正如几乎所有的教师手册中都会强调,要对学生友好,但绝对不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一个良性的父子关系,也应如此:你是你儿子的爹,但不是一个大号儿的他。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要设定界限,以身作则,在他们迷茫惶惑时坚定地指出方向:虽然冒着指错路的风险,在他们被荷尔蒙驱使冲动犯险的时候踩一脚刹车;虽然一定会遭遇强大的后坐力反弹。
作为新晋的父母们,我们是否也应该深思一下,这种简单的“朋友型家长”教育模式,是不是只是以朋友的同理心与孩子达成妥协,用来弥补家长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呢?
父母与孩子间的信任与理解,不是一味地迎合其口味才建立的,父母于孩子来说,是被赋予一定责任的:在爱与接纳的基础上教导、训练、责备、纠正、警告、管教、塑造孩子成为一名独立且有素养的社会公民。因此,父母的主要角色还是拥有权威的“主管”,而不是与孩子平起平坐,只提供建议的“朋友”。 教育的精髓是爱与管教,权威不是控制,而是保护。有意识目标地训练孩子,是帮助孩子成就卓越的必经之路。在爱与管教中训练出来的孩子才能做到个体的自由和群体的秩序共存。在孩子的一生中,朋友会有很多,但是父母却是唯一。
请做好这个“唯一”,当好他/她的起跑线。